守護全民空間,誓保我們的大嶼山  ! 
  守 護 大 嶼 聯 盟 Save Lantau Alliance
  • 聯盟簡介
  • 掠奪大嶼懶人包
    • 解構東大嶼都會
    • 東大嶼人工島懶人包
    • 明日大嶼解迷包
  • 聯盟新聞稿、文章及媒體報導
  • 大嶼山發展文章分享
  • 大嶼照片集
  • 慢嶼人
  • 成為義工
  • 聯盟新聞稿、文章及媒體報導

餘德利圍——一個憶念現者、未來者的願

11/24/2015

2 Comments

 
Picture
在梅窩,經過涌口村市政街市,在銀河對岸,有一座花崗岩砌成的更樓,雖然更樓裂縫長出了草,窗枝早已霉爛,但是四壁和槍口依然完整,儼如古代的堡壘,端正地轟立在平坦的四野上,十分令人注目,像要見證在這裡一帶的歷史。不過知道這個地方的香港人並不多。

這座更樓連同旁邊的建築群有一個厚道的名字叫「餘德利圍」,主人是已故的國民政府軍官袁華照,他在梅窩的身份顯嚇,既是兵,亦是賊,亦正亦邪。有人這樣評價他:「九爺出來打大船、搶財主錢餵村農窮民,自然有功。」

在日抗時間,有不少名人和游擊隊在大宅內避難,中國在1949年政權易手後,部份國內難民逃到梅窩,都曾在餘德利圍落腳。當時圍內像一個自足的小社區,屋後是袁氏農埸的稻田、漁塘,每次開飯都有四五十人,武器庫有十多支槍,有自己的維持治安模式,直至七十年代將槍交出。

九爺的傳奇已經作古,今日的餘德利圍顯得冷冷清清,昔日煮飯的大鑊,仍然擺放在瀕臨倒塌的主樓裡。九爺的孫——袁哲之,現在亦已年過六十,過去幾年,很人人嘗試說服袁哲之賣出袁氏大宅,但他卻無動於衷。承傳了爺爺那份豪氣的袁哲之說:「我又唔係等錢洗,點解要賣?」他指著主樓二樓天花倒塌的一角:「我以前咪訓喺呢度!」餘德利圍在2009年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古蹟,袁哲之的心願是政府可以斥資保育這的地方,做博物館或文化館之類,「我們這一輩人守衞着這裏傳給下一代,薪火相傳」。許多新界擁有土地的人,恨不得把不勞而獲的地土盡快賣掉,尊重歷史,珍惜家庭親情的人有幾多人?

很多人把「發展和保育之間需取得平衡」掛在口邊,於是我們定了很多古物評級的準則,例如美觀性、能不能夠帶出完整的故事。這些判斷評級的工具很重要,可以幫忙人們在歷史茫茫的大海裡面以管窺天,不過我們又從甚麼出發點去使用這些工具,和為歷史賦與意義?誰人去下判斷和定義?九龍宋山遺址訴說著中華民族的故事,一樣擋不了發展狂流。

一切事物都是成住壞空的過程,要逝去的不要消失,是不可能。我們留下了甚麼給後來的人?一個文化生命的延續,還是一個急功近利、價值模糊的世界?這是我們的選擇。

图片
2 Comments
Pearl Wong
3/6/2016 04:53:41 pm

Reply
Bianca M link
12/19/2020 07:32:08 am

Greaat reading your post

Reply



Leave a Reply.

    Author

    守護大嶼聯盟小編

    Archives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