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8 東涌逸東邨:還我社區空間!
(原文刊於大嶼山社區報《大嶼POP》)
政府做新巿鎮規劃時經常會將休憩空間放到邊緣,而忽略了讓巿民能交流的社區空間需要。而東涌新巿鎮已建成超過20年,逸東的社區空間狀況從沒改善,即使在新的規劃下亦無被關注。
政府做新巿鎮規劃時經常會將休憩空間放到邊緣,而忽略了讓巿民能交流的社區空間需要。而東涌新巿鎮已建成超過20年,逸東的社區空間狀況從沒改善,即使在新的規劃下亦無被關注。
守護大嶼聯盟和創建香港的實習生早前做了一份東涌社區空間地圖,發現休憩空間比例失衡。他們走訪東涌東和逸東邨,觀察公共空間情況,並讓街坊票選最佳室外公共空間。11個街坊最常使用的公共空間,8個都位於東涌東,餘下3個包括東涌小炮台、東涌所城和侯王宮草地,政府對這些空間參與甚少,對逸東邨居民亦不算就腳。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逸東邨居民接近4萬人,而東涌東人數約為2萬人。前者以公共屋邨為主,除了邨內數個小型圖書館和遊樂場外,政府於該區幾乎沒有投放任何公共空間和設施;後者以私人屋苑為主,人數少一半,卻享有多個政府設置的公共設施,如地鐵空地、公園、海濱長廊、游泳池、圖書館等。
“這種分佈對居民是否公平?公共空間的比例是否有階級之分?"
巿民對公共空間的期望已不再是石屎水泥舖成的公園或海濱長廊,而是應該能夠凝聚巿民的社區空間。東涌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已刊憲,並通過了城規會的諮詢程序。逸東邨附近新增的公共空間只有東涌小炮台附近的巿鎮公園(未有細節,位於一個斜坡上),以及與豪宅區共享的東涌谷河畔公園。
嶼聯成員嘗試在東涌谷石門甲設立實驗農田,希望凝聚社區,讓逸東和其他東涌居民能透過農耕體驗與自然共生。開田年多,已有過百訪客及十多位義工。可惜農田被劃為住宅用途,將會發展成低密度住宅。嶼聯成員早前向城規會委員表達,希望能保留農田或在河畔公園設置社區農田,不獲受理。相反,城規會早前同意石榴埔因丁屋需求而將「農業」用途的土地改劃可建丁屋的用地。
逸東居民在缺乏社區設施的情況下已忍了廿年,將來又要忍受近十年的工程影響,大興土木後換來的只有豪宅鄰居和一個斜坡上的公園。雖然城規會的戰線仿佛塵埃落定,但我們能否有下一步去改變「結局」?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逸東邨居民接近4萬人,而東涌東人數約為2萬人。前者以公共屋邨為主,除了邨內數個小型圖書館和遊樂場外,政府於該區幾乎沒有投放任何公共空間和設施;後者以私人屋苑為主,人數少一半,卻享有多個政府設置的公共設施,如地鐵空地、公園、海濱長廊、游泳池、圖書館等。
“這種分佈對居民是否公平?公共空間的比例是否有階級之分?"
巿民對公共空間的期望已不再是石屎水泥舖成的公園或海濱長廊,而是應該能夠凝聚巿民的社區空間。東涌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已刊憲,並通過了城規會的諮詢程序。逸東邨附近新增的公共空間只有東涌小炮台附近的巿鎮公園(未有細節,位於一個斜坡上),以及與豪宅區共享的東涌谷河畔公園。
嶼聯成員嘗試在東涌谷石門甲設立實驗農田,希望凝聚社區,讓逸東和其他東涌居民能透過農耕體驗與自然共生。開田年多,已有過百訪客及十多位義工。可惜農田被劃為住宅用途,將會發展成低密度住宅。嶼聯成員早前向城規會委員表達,希望能保留農田或在河畔公園設置社區農田,不獲受理。相反,城規會早前同意石榴埔因丁屋需求而將「農業」用途的土地改劃可建丁屋的用地。
逸東居民在缺乏社區設施的情況下已忍了廿年,將來又要忍受近十年的工程影響,大興土木後換來的只有豪宅鄰居和一個斜坡上的公園。雖然城規會的戰線仿佛塵埃落定,但我們能否有下一步去改變「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