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7 不知所謂的「公眾參與」——記無法出席的「宜居宜業宜樂大嶼山」論壇
近日,有關大嶼山發展的討論,隨著政府提出大嶼山的經濟及旅遊發展擬議方略而再次變得熱烈。顧問公司提出的六大旅遊主題固然引起不少公眾人士反響,但不同的機構及既得利益者也趁著政府重新公佈大嶼山的最新發展方式而「磨拳擦掌」,欲進一步向公眾宣揚大嶼山的潛力和發展的必要。早前留意到星島報業聯同一直支持大嶼山發展的「大嶼山發展聯盟」將舉辦公眾論壇,在政府旗下的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運作了一年多仍未有作過任何公眾諮詢活動時,筆者曾經一度對此感到雀躍。但種種的經歷,卻讓我們看到小圈子的操作,已達致一個神化的境界。
冷門舉行時間,講者立場偏頗
首先,論壇安排了在星期三的下午,在一般市民都在上班上學的時候舉行,公眾人士要抽空參與本已是十分困難。再看看講者的名單,近乎全部都是支持發展的人士和機構。根據宣傳海報,論壇三個部份的主持人分別為李兆波、蘇偉文和余漢坤,前兩位都是一直支持新發展區規劃帶動經濟發展的「學者」,而余則是劉皇發的女婿,曾在多間跟大嶼山發展有密切關係的公司工作,其家族亦在大嶼山持有大量土地。其他講者方面,哈永安乃主辦方「大嶼山發展聯盟」的創會主席,也是亞洲國際博覽館的行政總裁;周轉香、鄧家彪和李國偉都是在離島區服務多年的建制勢力;在論壇中宣稱「連買生日禮物都要跨區到旺角」的陳紫華隸屬「大嶼山青年商會」,乃另一支持大嶼山發展的建制團體新貴,其創會召集人李榮貴乃「幫港出聲」的成員,而陳本身也是離島區青年事務委員會成員,其主席是周轉香。在眾多的講者中,只有鄧寶善、鄭睦奇等城市規劃和環保界人士,但當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不斷強調大嶼山的發展將會做到發展和保育平衡的時候,這些「專業人士」就算對整個發展方略有所保留,在如斯的討論語境下,也就只能當作一個花瓶,去潤飾一下這群人並非盲目的支持發展。
冷門舉行時間,講者立場偏頗
首先,論壇安排了在星期三的下午,在一般市民都在上班上學的時候舉行,公眾人士要抽空參與本已是十分困難。再看看講者的名單,近乎全部都是支持發展的人士和機構。根據宣傳海報,論壇三個部份的主持人分別為李兆波、蘇偉文和余漢坤,前兩位都是一直支持新發展區規劃帶動經濟發展的「學者」,而余則是劉皇發的女婿,曾在多間跟大嶼山發展有密切關係的公司工作,其家族亦在大嶼山持有大量土地。其他講者方面,哈永安乃主辦方「大嶼山發展聯盟」的創會主席,也是亞洲國際博覽館的行政總裁;周轉香、鄧家彪和李國偉都是在離島區服務多年的建制勢力;在論壇中宣稱「連買生日禮物都要跨區到旺角」的陳紫華隸屬「大嶼山青年商會」,乃另一支持大嶼山發展的建制團體新貴,其創會召集人李榮貴乃「幫港出聲」的成員,而陳本身也是離島區青年事務委員會成員,其主席是周轉香。在眾多的講者中,只有鄧寶善、鄭睦奇等城市規劃和環保界人士,但當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不斷強調大嶼山的發展將會做到發展和保育平衡的時候,這些「專業人士」就算對整個發展方略有所保留,在如斯的討論語境下,也就只能當作一個花瓶,去潤飾一下這群人並非盲目的支持發展。
(論壇宣傳海報)
在東周刊和頭條日報等也曾經刊登是次論壇的宣傳海報時,筆者自不敢武斷的說這個論壇宣傳不足,但頭條日報卻在九月十四日,論壇報名期截止過後數天登出一篇鱔稿介紹是次論壇的舉行,已難免較人感到這論壇乃別有用心。筆者在論壇登記截止前數天已經過其網站作登記,但之後星島方面卻回覆指因為報名人數太多,未能安排門票予筆者,在這些「偏門」時間舉辦的「公眾論壇」仍能夠爆滿,就更教人感奇怪。
(筆者報名後收到星島方面的電郵回覆)
排拒公眾參與的「公眾論壇」
種種的「謎」,在論壇舉行之日一一的揭盅了。筆者對於無法獲得門票甚感不忿,故計劃在論壇舉行時嘗試「闖關」,但最終還是無功而還。筆者曾向相關工作人員詢問會否有已登記人士最終未有出席,或提早離去之時,可安排座位予筆者,甚至讓筆者全程在會場內站立,但到了論壇完結之時,就算不斷有參加者離去了,也不得要領。這種安排,實在比政府所舉辦的各種諮詢論壇和工作訪來得還要差。
而且,會場的保安也異常的嚴格,論壇舉行場地在九龍塘創新中心的地庫,但地庫尚有其他設施,可是保安卻把整個樓層予以封鎖,筆者就只能在上一層的樓梯口呆等,甚至是要到地庫其他設施(如洗手間)的市民,亦有不同的保安在「熱情招待」,慎防他們會靠近論壇會場。雖說偉大的陳茂波乃是次論壇的其中一個主禮嘉賓,但這種「高規格」的安排在波叔離開了,卻仍然維持。如果不是論壇會有甚麼機密的資料會提及,而出席人士亦非甚麼德高望重的社會賢達,又何需用上如斯高規格的保安?
種種的「謎」,在論壇舉行之日一一的揭盅了。筆者對於無法獲得門票甚感不忿,故計劃在論壇舉行時嘗試「闖關」,但最終還是無功而還。筆者曾向相關工作人員詢問會否有已登記人士最終未有出席,或提早離去之時,可安排座位予筆者,甚至讓筆者全程在會場內站立,但到了論壇完結之時,就算不斷有參加者離去了,也不得要領。這種安排,實在比政府所舉辦的各種諮詢論壇和工作訪來得還要差。
而且,會場的保安也異常的嚴格,論壇舉行場地在九龍塘創新中心的地庫,但地庫尚有其他設施,可是保安卻把整個樓層予以封鎖,筆者就只能在上一層的樓梯口呆等,甚至是要到地庫其他設施(如洗手間)的市民,亦有不同的保安在「熱情招待」,慎防他們會靠近論壇會場。雖說偉大的陳茂波乃是次論壇的其中一個主禮嘉賓,但這種「高規格」的安排在波叔離開了,卻仍然維持。如果不是論壇會有甚麼機密的資料會提及,而出席人士亦非甚麼德高望重的社會賢達,又何需用上如斯高規格的保安?
(論壇舉行期間,整個樓層予以封鎖,任何人士也不得進入)
另一教人看得瞠目結舌的情況,則是有不少的學校獲邀出席論壇。據場內記者的資料提供,論壇的總出席人數約400人,但筆者在苦候進場期間目測出席論壇的學生少說也有近100人。根據論壇舉行翌日的頭條日報報導,論壇共有九間學校共220位學生出席,當中有四間學校位於大嶼山,即是說整個場地已有過半的座位已預留予學校作教育活動用途。加上之後筆者也聽到有參加者說自己是在鄉事委員會取得門票,估計主辦單位也預留了一定數量的門票予相關團體,加上眾多支持大嶼山發展的利益群體,能夠給予真正的一般群眾的門票,實在是少之有少。此外,筆者看到有「五毛黨」人士亦是論壇座上客,也看到一個自稱是大嶼山居民的女士欲即場登記參與,但得知無法作後補座位安排後就失望地離去。
既然如此,雖然說大嶼山的社區持份者對地區的發展計劃可有較多的發言權(儘管現時大嶼山的規劃方案已關乎到全港市民的利益,以及會左右整個香港的長遠發展路向),但當一場在市區舉辦的「公眾論壇」仍有不少跟大嶼山相關的學生和(社區)團體出席,甚至成了讓市區學生滿足OLE時數的活動時,為何有關方面不乾脆直接邀約學校及相關團體做簡介分享會,而要這樣「勞斯動眾」的去辦一個甚少一般公眾能夠參與的「公眾論壇」?
基建諮詢新陣勢
凡此種種,這個「宜居宜業宜樂大嶼山」論壇根本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公眾論壇」,雖然主辦單位聲稱歡迎公眾人士參與,以求集思廣益,但整個論壇不論講者陣容、報名安排、與會者構成等,卻只讓人看到這是一個小圈子圍威喂的活動,一起說過一些大嶼山的機遇和潛力就自我感覺良好的飄出一堆堆城市發展想像。有些人也許會說這些「小圈子」本身已沒有聽說民意之意欲,根本不需費神去跟他們玩遊戲,但可惜的是,這群人卻受到政府的充分眷顧,看到論壇能夠邀請陳茂波作主禮嘉賓時,這已充分看到那些既得利益者與政府的密切關係。此外,上述曾經提及的余漢坤、哈永安、周轉香,也全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成員,為政府和顧問公司提供對大嶼山發展的想法。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已在左右著政府如何看待大嶼山的發展計劃。早前筆者亦曾經出席大嶼山青年商會的「Bridging Lantau,Bridging the Future」論壇,雖然它也是一個缺乏宣傳的小圈子活動,那些講者也是一面倒的支持發展(雷鼎鳴、彭一邦),但當時主辦單位卻沒有把筆者這等「陌生人」趕走。是次大嶼山發展聯盟如斯的氣度,不難叫人聯想到,有一群既得利益者已在配合著政府,透過不同巧立名目的「公眾活動」去塑造民意,讓社會以為大多數人俱也支持大嶼山的發展計劃。
在「闖關」行動之前,筆者重新翻閱當年政府就「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的公眾參與報告文件。雖然在那個年代,公眾諮詢也是在政府拋出了一些規劃方向和可行項目後才開展,但最少當時的專責小組所有成員也是政府官員,不像現時般讓各種利益團體也進入了諮詢委員會,令部份人士的既得利益可以左右整個委員會的立場與取態。而且當時也不像現在般有一些團體不斷的推波助攔。在之前的政改紛爭,不少人說政府在煽動著一種「群眾打群眾」的局面,透過拋出一些假議題去讓中立的人士覺得反對派是在攪破壞。現在大嶼山所面對的套路也十分相似,除了政府不斷推進大嶼山各個發展計劃的可行性研究,一眾既得利益者的立論,也是關注大嶼山發展人士需要處理的課題。守護大嶼,未來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既然如此,雖然說大嶼山的社區持份者對地區的發展計劃可有較多的發言權(儘管現時大嶼山的規劃方案已關乎到全港市民的利益,以及會左右整個香港的長遠發展路向),但當一場在市區舉辦的「公眾論壇」仍有不少跟大嶼山相關的學生和(社區)團體出席,甚至成了讓市區學生滿足OLE時數的活動時,為何有關方面不乾脆直接邀約學校及相關團體做簡介分享會,而要這樣「勞斯動眾」的去辦一個甚少一般公眾能夠參與的「公眾論壇」?
基建諮詢新陣勢
凡此種種,這個「宜居宜業宜樂大嶼山」論壇根本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公眾論壇」,雖然主辦單位聲稱歡迎公眾人士參與,以求集思廣益,但整個論壇不論講者陣容、報名安排、與會者構成等,卻只讓人看到這是一個小圈子圍威喂的活動,一起說過一些大嶼山的機遇和潛力就自我感覺良好的飄出一堆堆城市發展想像。有些人也許會說這些「小圈子」本身已沒有聽說民意之意欲,根本不需費神去跟他們玩遊戲,但可惜的是,這群人卻受到政府的充分眷顧,看到論壇能夠邀請陳茂波作主禮嘉賓時,這已充分看到那些既得利益者與政府的密切關係。此外,上述曾經提及的余漢坤、哈永安、周轉香,也全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成員,為政府和顧問公司提供對大嶼山發展的想法。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已在左右著政府如何看待大嶼山的發展計劃。早前筆者亦曾經出席大嶼山青年商會的「Bridging Lantau,Bridging the Future」論壇,雖然它也是一個缺乏宣傳的小圈子活動,那些講者也是一面倒的支持發展(雷鼎鳴、彭一邦),但當時主辦單位卻沒有把筆者這等「陌生人」趕走。是次大嶼山發展聯盟如斯的氣度,不難叫人聯想到,有一群既得利益者已在配合著政府,透過不同巧立名目的「公眾活動」去塑造民意,讓社會以為大多數人俱也支持大嶼山的發展計劃。
在「闖關」行動之前,筆者重新翻閱當年政府就「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的公眾參與報告文件。雖然在那個年代,公眾諮詢也是在政府拋出了一些規劃方向和可行項目後才開展,但最少當時的專責小組所有成員也是政府官員,不像現時般讓各種利益團體也進入了諮詢委員會,令部份人士的既得利益可以左右整個委員會的立場與取態。而且當時也不像現在般有一些團體不斷的推波助攔。在之前的政改紛爭,不少人說政府在煽動著一種「群眾打群眾」的局面,透過拋出一些假議題去讓中立的人士覺得反對派是在攪破壞。現在大嶼山所面對的套路也十分相似,除了政府不斷推進大嶼山各個發展計劃的可行性研究,一眾既得利益者的立論,也是關注大嶼山發展人士需要處理的課題。守護大嶼,未來仍有漫漫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