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0 反對未有規劃 先建路 大嶼山北沿海公路、開放嶼南路勢破壞生態及天然海岸線
大嶼山雖然是香港最大的島嶼,但是山多平地少,而且遠離市區,不適合「城市化」的發展。島上大半的土地都在郊野公園範圍之內,它的自然生態及天然景觀價值從來備受肯定,任何發展或 運輸規劃都不可入侵郊野公園和水塘集水區,也不應破壞自然生態及景觀。大嶼山西北面及南遠離繁喧的城市,政府對該地交通一直有所限制以防止城市化的高速入侵,保留該等地區的規劃特色。
自去年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會)以來,大嶼山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議題。該委員會於 2014 年 11 月的交通及運輸小組建議沿大嶼山北部興建兩段公路,連接東涌西到大澳再通往分流。 而在今屆的施政報告亦提出「檢討大嶼山的封閉道路和發放通行許可證的安排」。我們非常關注以上的運輸規劃建議會誘發難以監管的發展和無法執法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如:傾倒建築廢料),摧毀大嶼山天賦的有利條件,為生態、地方社區和香港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發展及開放交通 應配合大嶼山整體承載力
大嶼北的多條鄉村早在大嶼山開發之前已經存在,以往居民以務農為生,後來亦維持鄉郊式的生活模式,保留了原來鄉村風貌。根據委員會引述規劃署 2013 年發表的『人口分布推算 2013– 2021』,䃟頭、䃟石灣、沙螺灣、深石村、深屈及分流的人口總和只有 1200 人,大澳約有 2400 人,我們對花費 47 億公帑以興建公路的效益存疑。開拓公路無疑會為現有居民帶來方便,但徵收土地、引入更多人口,甚至大型發展,無疑會破壞現有的寧靜居住環境,破壞現有的氣氛及原 有社區的特色。這些複製市區的發展模式,只會削弱社區的鄉村文化及生態吸引力,無助永續發展。
自從昂坪 360 吊車建成後,往大澳的旅客激增,大澳的接待能力即將飽和。公路貫穿大澳和東涌,會令該地成為大嶼山北的一個交通樞紐,吸引大量發展。如此,對該地的基礎設施和環境以至當地居民造成無比的壓力,如對排污系統、食水供應等要求,絕非可持續的發展。此外,該委員會 建議將沿海公路透過隧道伸延至沒有人居住的二澳及分流,屬不合理。明顯地,興建這條公路,只為引入發展項目,並非為改善現有環境,是在沒有現行發展需要和公眾諮詢下偷步發展。現時,䃟頭鄰近東涌市中心,沙螺灣及䃟石灣均設有碼頭,深屈亦有馬路直達,要改善村落對外交通不一定要開山劈石。除了早已計劃的單車徑,交通應以保留原有鄉村及生態環境為前提,改善各村 之間的通道、碼頭及渡輪服務和緊急服務等。
大嶼南近年亦有不少轉變。因為大嶼山連接市區的交通較以往方便,漸漸多人搬到大嶼南,村屋和地產發展項目愈來愈多,社區設施如學校嚴重不足。隨著 2013 年東涌路解禁,批出的嶼南路
車輛通行證亦倍增。當區區議員黃福根受訪問1時亦指新批的通行證令交通繁忙,假日甚至會擠塞。 大嶼南之所以受歡迎是因著其寧謐的環境,若再開放嶼南路,只會來招徠更多的發展項目和遊人,是殺雞取卵的政策。
郊野公園外沒有規劃保護
委員會建議的沿海道路走線,與 2007 年《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訂下的「生態教育/文物徑及郊遊徑」以及「單車徑和越野單車徑」完全重疊,而部分更會穿過郊野公園。另外,大嶼山北的天然海岸構成珍貴的景觀線包圍大半個島嶼,沿岸的植被、河溪、濕地及海岸均為動植物的棲地。部分鄉村如大澳以南的村落已荒廢破落,該區的農地大多長滿植被,甚至與郊野公園相連。興建公路需要移山填土,定必破壞現有生態環境及景觀,而帶來的空氣、噪音污染、光害及人為干擾,定必對該區帶來深遠的影響。
嶼南路東起梅窩,西至石壁,路旁都是鄉村、海灘等怡人景色,是大嶼牛的步道。開放公路必定要考慮到擴闊道路、增建停車場等建設工程,牽涉到收地、斬樹等破壞社區及環境的情況。而新增的車輛會進一步危及大嶼南野放牛隻的安危。
䃟頭、䃟石灣、沙螺灣、深石村、深屈及分流等地大部分屬私人土地,仍然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覆蓋,即是仍未為該等地區訂定規劃方向及目標。一旦有嚴重破壞生態的發展,各個部門無法執法。而大嶼南因為從來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即使有違規發展,規劃署亦無法阻止。大嶼南如貝澳無日無之的堆填就是一例。在此情況之下發展大嶼山北沿海公路即如放羊入虎口。
我們聯署要求:
1) 取消大嶼山北沿海公路及開放嶼南路計劃及研究,嚴格管制島上道路使用;
2) 要求改善大嶼山區內和對外渡輪服務及碼頭設施等現有交通配套;
3) 為整個大嶼山(包括東涌、大嶼南等地)製訂發展審批地區圖,賦與有關部門執法能力防止違例發展及保護自然環境;
4) 珍惜、善用和配合大嶼山的自然環境,不應大肆發展及破壞現有社區及生態
自去年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會)以來,大嶼山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議題。該委員會於 2014 年 11 月的交通及運輸小組建議沿大嶼山北部興建兩段公路,連接東涌西到大澳再通往分流。 而在今屆的施政報告亦提出「檢討大嶼山的封閉道路和發放通行許可證的安排」。我們非常關注以上的運輸規劃建議會誘發難以監管的發展和無法執法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如:傾倒建築廢料),摧毀大嶼山天賦的有利條件,為生態、地方社區和香港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發展及開放交通 應配合大嶼山整體承載力
大嶼北的多條鄉村早在大嶼山開發之前已經存在,以往居民以務農為生,後來亦維持鄉郊式的生活模式,保留了原來鄉村風貌。根據委員會引述規劃署 2013 年發表的『人口分布推算 2013– 2021』,䃟頭、䃟石灣、沙螺灣、深石村、深屈及分流的人口總和只有 1200 人,大澳約有 2400 人,我們對花費 47 億公帑以興建公路的效益存疑。開拓公路無疑會為現有居民帶來方便,但徵收土地、引入更多人口,甚至大型發展,無疑會破壞現有的寧靜居住環境,破壞現有的氣氛及原 有社區的特色。這些複製市區的發展模式,只會削弱社區的鄉村文化及生態吸引力,無助永續發展。
自從昂坪 360 吊車建成後,往大澳的旅客激增,大澳的接待能力即將飽和。公路貫穿大澳和東涌,會令該地成為大嶼山北的一個交通樞紐,吸引大量發展。如此,對該地的基礎設施和環境以至當地居民造成無比的壓力,如對排污系統、食水供應等要求,絕非可持續的發展。此外,該委員會 建議將沿海公路透過隧道伸延至沒有人居住的二澳及分流,屬不合理。明顯地,興建這條公路,只為引入發展項目,並非為改善現有環境,是在沒有現行發展需要和公眾諮詢下偷步發展。現時,䃟頭鄰近東涌市中心,沙螺灣及䃟石灣均設有碼頭,深屈亦有馬路直達,要改善村落對外交通不一定要開山劈石。除了早已計劃的單車徑,交通應以保留原有鄉村及生態環境為前提,改善各村 之間的通道、碼頭及渡輪服務和緊急服務等。
大嶼南近年亦有不少轉變。因為大嶼山連接市區的交通較以往方便,漸漸多人搬到大嶼南,村屋和地產發展項目愈來愈多,社區設施如學校嚴重不足。隨著 2013 年東涌路解禁,批出的嶼南路
車輛通行證亦倍增。當區區議員黃福根受訪問1時亦指新批的通行證令交通繁忙,假日甚至會擠塞。 大嶼南之所以受歡迎是因著其寧謐的環境,若再開放嶼南路,只會來招徠更多的發展項目和遊人,是殺雞取卵的政策。
郊野公園外沒有規劃保護
委員會建議的沿海道路走線,與 2007 年《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訂下的「生態教育/文物徑及郊遊徑」以及「單車徑和越野單車徑」完全重疊,而部分更會穿過郊野公園。另外,大嶼山北的天然海岸構成珍貴的景觀線包圍大半個島嶼,沿岸的植被、河溪、濕地及海岸均為動植物的棲地。部分鄉村如大澳以南的村落已荒廢破落,該區的農地大多長滿植被,甚至與郊野公園相連。興建公路需要移山填土,定必破壞現有生態環境及景觀,而帶來的空氣、噪音污染、光害及人為干擾,定必對該區帶來深遠的影響。
嶼南路東起梅窩,西至石壁,路旁都是鄉村、海灘等怡人景色,是大嶼牛的步道。開放公路必定要考慮到擴闊道路、增建停車場等建設工程,牽涉到收地、斬樹等破壞社區及環境的情況。而新增的車輛會進一步危及大嶼南野放牛隻的安危。
䃟頭、䃟石灣、沙螺灣、深石村、深屈及分流等地大部分屬私人土地,仍然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覆蓋,即是仍未為該等地區訂定規劃方向及目標。一旦有嚴重破壞生態的發展,各個部門無法執法。而大嶼南因為從來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即使有違規發展,規劃署亦無法阻止。大嶼南如貝澳無日無之的堆填就是一例。在此情況之下發展大嶼山北沿海公路即如放羊入虎口。
我們聯署要求:
1) 取消大嶼山北沿海公路及開放嶼南路計劃及研究,嚴格管制島上道路使用;
2) 要求改善大嶼山區內和對外渡輪服務及碼頭設施等現有交通配套;
3) 為整個大嶼山(包括東涌、大嶼南等地)製訂發展審批地區圖,賦與有關部門執法能力防止違例發展及保護自然環境;
4) 珍惜、善用和配合大嶼山的自然環境,不應大肆發展及破壞現有社區及生態